ㄧ夆生物科技企業
ㄧ夆生物科技企業

2025 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用AI助攻產業大升級 三大主題上千項創新技術大集結

2025 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用AI助攻產業大升級 三大主題上千項創新技術大集結

一年一度由經濟部、國科會、農業部、國防部、教育部、勞動部、衛福部、環境部、數發部、國發會及中研院等11大政府部會共同舉辦的「TIE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將於2025年10月16日在台北世貿一館盛大展出。本屆博覽會以「AI跨域創新 智慧驅動未來」為策展主軸,在創新經濟館、未來科技館與智慧永續館等三大主題館中展示台灣五大信賴產業最新的研發與應用,並包含運動科技以及AI落地百工百業的成果。 AI 串流百工百業,經濟部帶動五大信賴與六大戰略產業加速升級 今年創新經濟館首度由經濟部產發署召集中企署、技術司、能源署及國營司共同策劃,以「AI 生態系 串流百工百業」為核心,展示「半導體」、「智慧機械」、「次世代通訊」、「精準健康」、「能源轉型」五大子題,呼應國家五大信賴產業,並同步打造AI應用專區,展現跨產業發展方向。全館共展出169項成果,彰顯台灣創新實力與產業動能。 其中值得關注的亮點技術,包括原見精機的「機器人安全皮膚感測技術」,透過高靈敏觸覺感測機制,提升人機協作環境安全性,並已獲日本電裝與川崎重工採用為安全標配。該技術更是全球第一個原廠認證通過CE和UL的安全產品;另外還有新夥伴科技的「新一代智慧網路資安維運整合與AI分析技術」,可整合多維度數據進行即時監控,協助提升營運效率與防禦能力。 工研院展出「數位雙生巨量裝置互動技術」與「冷能需量反應管理系統」,前者運用智慧工廠數位雙生軟硬整合技術,可同時驅動超過500組顯示器與機械手臂,以3米高的科技瀑布,呈現全球最高解析度的互動顯示展演系統;後者運用AI優化冷鏈能源,兼顧節能減碳與電網穩定,助力企業邁向淨零轉型。台灣中油則推出「太陽能板缺陷影像識別系統」,透過AI大幅提升巡檢效率,預計2026年將應用於多座大型光電案場。 群聯電子 (PHISON) 推出的專利「aiDAPTIV+一站式生成式邊緣AI地端模型微調訓練及推論加速解決方案」是創新經濟館的另一大亮點。該技術能大幅加快AI運算,效能提升逾 10 倍、成本降至1/10,推動AI大眾化。 AI應用 × 機器人、量子與運科創新,釋放七大前膽領域研發能量 由國科會、中研院、教育部與衛福部共同策劃的未來科技館,以「AI應用體驗 × 創新突破」為核心,聚焦「智慧機器人」、「AI應用與產學合作」、「量子科技」及「運動科技」四大互動展區,並結合未來科技獎、AI創新獎、IC Taiwan Grand Challenge等競賽,全面打開生技新藥與醫材、先進材料、綠能與淨零科技、人工智慧應用、半導體與光電通訊、人文科技等七大前瞻領域近200項學研的研發實力。 今年未來科技館展出的重點技術包括,適用於智慧照護、醫療輔具的「電動輪椅之智慧輔助機器手臂」,整合多模態AI模型,能理解自然語言指令並協助取物,未來可擴充應用於零售、智慧製造與物流倉儲等場域。還有專門鎖定長照機構、居家照護與智慧照護設備市場的「輔助餵食機器人」,結合語音、視覺與深度感測,支援語音與面板操作,協助高齡與行動不便者安全進食。 此外,由國立高雄科技大學鐵道技術中心展出的「智慧鐵道自動煞停預警系統」也是本次未來科技館的一大亮點。該系統能在鐵道發生土落石或異物入侵時,觸發警報,並自動啟動TSR(速度限制與控制)技術,在最短距離內讓列車停止。高科大電子工程系講座教授兼鐵道技術中心主任張簡嘉壬表示,該系統為鐵道安全帶來顯著的質與量效益,不僅能避免人為誤判,及時抑制風險,亦能以最低工程成本確保民眾生命財產安全。 以智慧、韌性、永續為基,打造安全共榮生活 今年智慧永續館整合了農業部、國防部、環境部、數發部、國發會、勞動部等6部會的研發成果,以農業部《農業政策行動策略》中的「智慧韌性 永續安心」為主題,同時依據國家在AI、健康與產業升級等政策重點,規劃「智慧創新」、「韌性賦能」及「循環永續」三主題區,展出96項創新研發技術,打造智慧鏈結、韌性糧安、國防軍力與產業及資源永續的安心共榮生活。 在智慧永續館中展出的各種最新技術中,其中最吸睛的莫過於能讓手機族為之震撼的黑科技:AI裸視3D感視膜「立方盾」,透過專利光學護膜與AI圖像轉換技術的結合,讓使用者無需配戴特殊眼鏡,也能觀看沉浸式 3D 影像。另一個亮眼展品是「星韌通訊–非地面網路(NTN)通訊韌性解決方案」,這是臺灣首套全自主化高韌性通訊系統,透過整合專屬網路電話與衛星通訊技術,打造不依賴地面網路的架構,適用於偏遠、災後等場域,具備高韌性、快速部署與全通訊加密等資訊安全特性。 值得一看的還有獲得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獎等諸多奬項的吉星共享「物資循環減碳管理系統」,透過所成立的「GC贈物網」,讓居家、辦公閒置物延續生命週期。吉星共享營運長林逸欣表示,該公司至今平均每日循環 926 件物品,累計突破 500 萬件,減碳效益超過 1 萬公噸,受益人次超過 2,200 萬,穩坐全台最大物資循環平台。 AI 跨域應用 × 趣味互動體驗,引領創新新篇章 為了加快AI落地百工百業的腳步,今年三大主題館強調AI應用,占展出近半,展現產業升級動能;並透過趣味互動設計,打造手機啟動的AI串聯互動體驗,三天展期將成為技術與產業接軌的最佳舞台。官網連結:https://tie.twtm.com.tw/zh-tw 發言人:產業發展署陳佩利副署長 聯絡電話:02-27541255分機2903、0925-775150 電子郵件信箱:plchen@ida.gov.tw 業務聯絡人:產業發展署知識經濟產業組朱昭蓉科長 聯絡電話:02-27541255分機2441、0963-396285 電子郵件信箱:jrju@ ida.gov.tw
免費諮詢

打造一個會做生意的網站,自帶流量、保證有單! 前往了解